「閒」以靜觀,「愁」則是沉思人生實相後產生的情緒。人生在世,面對死亡的「懸臨」威脅,經常處於畏懼、焦慮之中;這種無時不在的無對象情緒,就是中國文學中一再出現的憂思、閒愁。尤其詩人易感,面對時間遷逝,恐慌生命的必然萎落,常生無端無謂的愁緒:「試問閒愁都幾許?一川煙草,滿城風雨,梅子黃時雨。」(賀鑄〈青玉案〉),復苦於消解無計:「一窖閒愁驅不去,殷勤對爾酌金杯。」(張碧〈惜花〉)
《閒愁》集同屬新世紀三書之大成 ,大抵維持一貫質樸少裝飾的語言風格,亦不乏創發之想,而有其延展與擴增。信手拈來,凡常瑣碎皆題材,關注層面涉及社會環境、現實政治、詩壇暮氣、詩風走向等,或牢騷針砭、冷嘲熱諷,或感慨係之、託旨遙深,且保有一定的幽默感。同時,詩人服膺「創造是藝術的全部」,不斷地在詩形體式上探索實驗,而有二、四、五、六、七行體和朗誦詩、詩相聲等多樣型態,為詩歌形式注入新的活力和可能性,令人驚豔於前行代詩人老練辛辣與溫潤睿智之外的另一面。
本書是「詩壇儒者」向明十年來的第四部詩集,共分四卷,以日常生活入題,並以詩為諫。其中「就詩論詩十四題」卷,以詩人的身分、用詩來討論寫詩的難處、詩的歪論、詩的想法...等,相當有趣、別出心裁。
本書嘗試朗誦詩和詩相聲,讓詩的形式擁有更多無限的可能。而武俠詩也是現代詩較為少見的題材,可見向明求新求變的努力。
向明是台灣詩壇的前輩詩人,曾擔任藍星詩社主編,在台灣詩壇的演進流程佔有一席之地。且本身獲獎無數,包括中山文藝獎、國家文藝獎等等
本書獲得同樣是知名的詩人綠原、邵燕祥、曾進豐和蕭蕭的推薦。
看更多
隱藏